(央链直播报道)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的战略计划深度契合 “链改”(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数字资产产业政策宣言 2.0》核心导向,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对此表示热烈欢迎与高度认可。该计划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不仅锚定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更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为链改实践与数字资产合规发展提供了前沿示范场景,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作为国内区块链领域的权威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委员会汇聚了众多来自产学研各界的精英人才,构建了一个多元且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委员会积极组织各类高端学术研讨会议、行业峰会,促进了业内前沿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深入开展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试点,在能源、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切实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何超等人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出版的《链改——区块链中国方案》,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提纲挈领的综述,实现了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如对行业案例分析公有链参与 “链改” 的适宜场景条件、“链改” 可实现直接低成本高效融资、“股改” 与 “链改”—— 以 “股改” 来理解 “链改” 等等案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相关的理论与现实的分析阐述了富于远见的倡导建议,如 “双链战略” 的提出、“链改” 的应用前景分析及政策和立法建议等。从不同角度为香港特区政府战略计划以及当下链改实践提供了理论溯源与实践指导,也为产业政策制定者、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作为国际金融枢纽与数字经济试验田,香港此次发布的计划精准对接两大战略方向,链改实践的纵深推进:聚焦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供应链管理等传统领域,通过区块链 “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 特性重构产业协作逻辑。例如在金融领域,计划提出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升级,这与国内 “链改” 中 “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目标高度一致;在物流场景,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优化跨境贸易流程,直接响应制造业链改中 “降本增效、透明化管理” 的需求;数字资产政策的创新突破:紧密围绕《数字资产产业政策宣言 2.0》中 “合规化、标准化、国际化” 三大原则,计划明确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监管框架、资产数字化登记机制及跨司法管辖区协作机制。例如设立 “数字资产沙盒监管区”,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块链项目在可控环境中试点运营,这与宣言 2.0 中 “包容审慎监管” 理念形成政策呼应,为全球数字资产治理提供了 “中国方案”。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作为国家区块链战略的重要执行主体,近年来在两大领域持续深耕,链改落地的核心推动者。构建 “链改技术标准体系”,已发布《区块链产业应用链改指南》等 12 项团体标准,覆盖能源、医疗、农业等 8 大传统行业;发起 “百城千企链改计划”,建立“链改成效评估模型”,从技术适配性、产业协同度、经济效益等维度量化改造成果,相关经验被纳入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案例集》。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作为数字资产政策的落地支撑者,参与《数字资产产业政策宣言 2.0》前期调研与条文起草,重点贡献 “数字资产分类分级管理”“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框架” 等建议;搭建 “数字资产合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资产确权、估值、托管等全链条合规解决方案,推动 “数字资产技术验证体系” 建设,联合中国信通院等机构建立区块链性能测试、安全审计等技术标准,保障数字资产生态健康发展。
数码港行政总裁郑松岩博士表示,将以《数字资产产业政策宣言 2.0》为指引,与专委会共同构建 “链改 + 数字资产” 双轮驱动生态,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将以香港计划为契机,重点推进三大战略方向:
政策协同:推动内地链改政策与香港数字资产政策形成互补,探索 “境内链改技术输出 + 香港数字资产运营” 的跨境协作模式;
技术融合:加速区块链与 5G、AIoT 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在智慧城市、碳资产交易等领域打造 “链改 + 数字资产” 标杆项目;
生态共建: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数码港等机构成立 “大湾区链改与数字资产产业联盟”,制定跨区域技术标准与合规指南,助力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落地。
正如《数字资产产业政策宣言 2.0》所强调的 “技术赋能实体、合规引领发展”,香港计划的实施将成为链接链改实践与数字资产创新的关键节点。专委会期待与各界携手,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数字资产合规化发展的进程中,书写中国数字经济的新篇章。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